专访 | 世界名流塑胶小姐爆红的背后,居然是个他:“我曾感觉自己被掏空”
Original article Southern Metroplis Weekly June 2018.
Discussing key Ideas and Art concepts for Chinese readers, Journalist Jiaqi Han Interviews Pandemonia.
Southern Weekly (literally Southern Weekend; simplified Chinese: 南方周末; traditional Chinese: 南方週末; pinyin: Nánfāng Zhōumò), is a weekly newspaper based in Guangzhou, China, and is a sister publication of the newspaper Southern Daily (simplified Chinese: 南方日报; traditional Chinese: 南方日報).
Link to Google translate version. Article translated.
Chinese version follows…
没人知道这位神秘网红是谁,但这并不影响她一夜爆红。她是时尚博主,是媒体宠儿,是明星和路人争相合影的对象。我们通过邮件,终于跟她塑胶皮下的真人对了话,而他承认,自己也曾迷失在这个角色之中。
文 | 韩嘉琪 编辑 | 胡雯雯
Pandemonia,这位身高七英尺(2.13米),顶着标志性大卷发、遛着一只名叫“Snowy” (白雪)的宠物充气狗的塑胶小姐,在过去十年中,吸引的眼球比任何大牌明星都多。
在过去十年中,她频繁出现在全世界各大秀场,并且立即就能成为人们争相拍照的一道景观,她在社交网络上的粉丝,包括了大量名流与明星,只要她助力宣传的品牌,一定会成为焦点话题。
然而,从来没有人知道这位大名鼎鼎的网红到底是谁,叫什么名字,所有媒体关于她的报道,也是简单而概括的几个问答。我们只知道,这是位来自伦敦的艺术家,而且是个“他”。
塑胶小姐的扮演者,是一名毕业于伦敦切尔西艺术学院的艺术家,工作领域涵盖雕塑、行为艺术、绘画、版画复制以及摄影。在这个被波普艺术家安迪·沃霍尔所形容的“人人成名十五分钟”的年代,塑胶小姐出乎意料地抢占着时装周、艺术节的头条,名气一直在线。除时装周外,她还时常现身于各种艺术展、文化活动、商业活动、名人的私家派对等。
Pandemonia告诉《南都周刊》记者,她出门必带三样东西:手机、自拍杆、自行车打气筒。偶尔大脑短路时,他也因为生活习惯而误带一些根本用不着的东西出门,比如防晒霜。
扮演塑胶小姐Pandemonia这个疯狂的想法,源于2008年,“我发现媒体上总是充斥着大量的名人。在这个时代,人们对于名气的狂热向往,让我突然想制造出一个虚假的明星,去讽刺一下当下社会。”
之所以选择塑胶,是因为其质地光滑、色彩明丽,完全契合着商业社会的特点。在他看来,一个女性形象会比男性更符合他的创作意图:“女性在消费社会中,总是更多地以符号的形式展现在广告中。Pandemonia就恰恰符合消费主义对女性所期待的一切:金发,高挑,苗条,外表浮华,而且永远年轻。”
2015年,塑胶小姐在伦敦海德公园举办了一场名为“欲望的市场性”(The marketability of desire)的雕塑展。这些色彩亮丽而抽象的雕塑被命名为:“无用”(useless),“无意义”(futile),“徒劳”(vain),“空虚”(empty)等,塑胶小姐声称,这些名字旨在描述人的欲望被转化为商品的过程。
塑胶小姐的雕塑作品:“无效”(ineffective)
一边批判消费主义,一边消费消费主义
无论从塑胶小姐本身,还是从其创作的雕塑作品来看,扮演塑胶小姐的艺术家对时下的消费社会是持着反思态度的。许多人认为,他在借用这个面具形象,以及毫无质感的塑胶外衣,讽刺着时尚圈和消费主义的虚假。
然而,塑胶小姐从诞生之日所创造出的眼球效应,让她携带了巨大的商业潜力。出道近十年,各个秀场仍旧热情地邀请其助阵,而她的影响力甚至蔓延到了中国。2018年3月,中国某电商就曾邀请她来拍摄视频广告。
于是,她一边戏谑着这个世界,一边又从消费主义中赚得盆满钵满。她不停地为品牌代言,游走于各种商业活动,而且直言:“我很喜欢购物”。所以这恰恰成了塑胶小姐创造者身上的一个悖论:他似乎从一个警惕消费主义的人,变成了消费的一部分。
对于这个评价,Pandemonia给《南都周刊》记者的答案是:“我从不评判也不谴责消费主义。它是性感的、令人陶醉的。一个人无法脱离消费主义而活”。
塑胶小姐为万宝路香烟专门设计的连衣裙,毫无违和地打了一场行走的活体广告。在他看来:“这个年代,艺术已经转化为一件件消费商品,而广告商则想把商品变成艺术。”从这个角度来说,塑胶小姐无疑成功地把艺术和商业缝合在了一起。
作为时尚博主,塑胶小姐从不跟风各大品牌的最新设计。和时装周上满身高定服装的达人们不同,她的裙子完全由流水线上的廉价塑胶制成,从不佩戴珠宝,发型几乎一成不变。
塑胶小姐的行头,全部是艺术家本人亲自设计制作的,平均制作时间为六个星期。在他看来,塑胶小姐根本不需要靠华服博取关注,她本人就是一个行走的logo,辨识度够高了。即使混迹于苛刻的时尚圈,她也绝不会因搭配出错而被抛弃。
另一个有趣的悖论是,塑胶小姐是一位家喻户晓的名人,而塑胶之下的他却无人知晓。艺术家就过着这样的双重生活人生:套上Pandemonia的服装,艺术家进入纸醉金迷的上流社会,闪光灯无处不在;卸下Pandemonia的行头,他则迅速淹没在人群中,买咖啡、挤地铁,无人问津。
塑胶小姐就像是的一个面具,掩藏了他真实的身份,所有公众行为都成了一场与本人毫不相关的表演,就像他说的:“面具下的人究竟是谁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这种理念——即每个人都活在面具之下。”
每个人都是塑胶小姐的制造者
“塑胶小姐的意义完全取决于观众自己的理解。”艺术家反复强调,塑胶小姐作为一件艺术作品的“互动性”:她不是让观众单方面仰望的,相反,你可以拥抱这位巨大的金发女郎,可以同她自拍,与她交流。
他说,工作中最有趣的部分不是走红毯、不是名流派对,而是收集大众对于他的反应,以及透过塑胶小姐的视角——塑胶外衣上的两个孔,去观察这个社会,尤其是精英圈。根据大家的理解,“我可以是任何一个人。”
塑胶小姐对于媒体的采访,也永远立场暧昧,他总是避免给出实质性的答案。例如,当你问他:“请问塑胶小姐是怎么呼吸的?”,他会说:“这么美还需要呼吸吗?”这似乎维持着塑胶小姐作为“假面形象”的虚空,同时也给了观众一个开放性的解读。
从她身上,我们似乎可以洞见当下社会的某些特性:商业世界每时每刻改写着人们的动机行为,而被人捧上神坛的“名流”,可能不过是个虚假形象?但是对于一切稍加深刻的讨论,塑胶小姐本人拒绝多做阐释。正如美国抽象表现主义艺术家德·库宁说的:“内容是对某物之一瞥,如刹那间之一遇,内容微乎其微。”
塑胶小姐的回复是:“我的目标只是给大家带去一点乐趣。”
Q&A with 塑胶小姐Pandemonia(简称P)
南都周刊:你每周会扮演塑胶小姐多久?穿戴塑胶小姐行头的过程是怎样的?
P:我会尽可能多地去扮演塑胶小姐这个角色,以确保一个持续的公众形象。Pandemonia是一个成品,无需化妆,所以不需要花费太久时间穿戴。倒是每次扮演结束后,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去整理行头。
南都周刊:作为一名男性,长期穿高跟鞋是怎样的一种体验?
P: 穿高跟鞋改变了我的姿态,也彻底改变了我的态度。
南都周刊:你受到过例如“女士优先”的特殊待遇吗?
P: 一直都有!公众的回应就是我艺术表演的一部分。实际上,大家对我不仅限于对待女士的那种风度、礼貌。应该说,整个公众都是塑胶小姐这个国际风格偶像的制造者。
塑胶小姐的Instagram截图
南都周刊:人们看不到你的面部表情,你如何传达情绪?塑胶小姐会生气会笑吗?
P: 身体语言很重要。
南都周刊:塑胶小姐这个角色是如何影响你的身份认同的?
P:Pandemonia这个角色允许我从不同角度看待这个世界。我生活在镜头前也生活在镜头后。秀场前排可以看到人性最好也最坏的一面。
南都周刊:你会把作为塑胶小姐认识到的朋友带到你私生活里去吗?
P:不会。
南都周刊: 你更喜欢塑胶小姐的名利场生活?还是卸装后默默无闻的生活?
P: 两者都不错!我确实在塑胶小姐里面迷失过,然后就想念起自己像大多数艺术家一样的生活:在画室里阅读、思考、绘画。正是这些安静的时刻,给了我关于塑胶小姐的灵感。但同时,扮演塑胶小姐与这个世界互动,也十分令人着迷。
塑胶小姐的Instagram截图
南都周刊:有厌倦扮演的时候吗?
P:有,很消耗体力。比如,洛杉矶艺术节七天之后,我就觉得自己被掏空了!
南都周刊:你曾说“去戏仿这个世界最好的方式是创造一个属于自己的明星。我以消费主义精神创作了一个真正的人造名人。”所以你对消费主义真正的态度是什么呢?你是有意反讽的吗?
P:我不是完全批判性的。消费主义是一把双刃剑。一个人的生活不可能完全脱离它。
南都周刊:你出道已经将近十年,对于“名气”以及“名流文化”的理解,与一开始相比改变了吗,有什么新的想法?
P: 社交网络允许每一个人去接近甚至影响最小的亚文化。今天作为一个名人的体验,与十年前充当文化守门人去引导大多数人的选择是很不一样的。沃霍尔是对的,我们都有15分钟的成名时间。我们现在就处于沃霍尔所形容的时代。
南都周刊:你如何延续公众的关注呢?会担心人们有一天失去对P的兴趣吗?
P:我创作了一个新的概念。这些年我的作品仍旧是前卫先锋的。塑胶小姐是多维度的,横跨各种媒体。最近塑胶小姐就指涉了古典作品里的唐·吉坷德和古罗马诗人奥维德,当然还有很多待发掘的。你可以说我的艺术前无古人。
塑胶小姐版本的唐·吉坷德(观察影子)
南都周刊:你工作中最有趣的部分是什么?
P:每次作品设计完成以后,我发现公众讨论这个部分是最吸引人的。在公众场合或者媒体上出现,随后紧跟大家的讨论,这是最令人振奋也是能启迪我的地方。
南都周刊:你想要在未来探索新的领域吗?
P: 我想要去做一些品牌合作、设计,同时推出一些时尚收藏系列。我已经产生了一些很棒的创意。
来源|南都周刊
END